孩子成长
在线测评
一对一咨询
备\孕\产期
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青春期,父母需要知道

时间:2018-12-23 来源:非比儿童

    一、正常的 青春期心理特点

1、             性激素分泌旺盛,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身体外型趋于成人。

2、             性激素同时刺激大脑皮层开始注意异性,对外发展社交关系,此时是儿童青少年从家庭关系发展向社会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除父母关系外,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期。

 

3、             由于身体外型更像成人,内心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需求也开始强烈,一方面向外寻求榜样,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向内探索自己,我是谁?探寻生命意义,自我价值,人生目标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肯定和自我整理。

4、             成人意识:要求被尊重,享有和成人一样的权利。由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行为能力不足等,还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也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和鼓励,来帮助自己判断自我价值。

5、             进一步完成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和同性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认同的过程。

 

6、             开始关注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对父母保密,正常顺序为同性、异性。此时的人际模式定势后,除遇重大事件,否则将是人生模式。

7、             大脑虽然处于成长的最后一个关键期,但已基本发育完成,是最佳的学习、吸收知识、统筹逻辑的旺盛期。

 

8、对于新初一的学生,对新人际的适应、大量新知识、新学习方法、新学校规则、给自己重新定位,尤其是住校学生,与父母分离,更增加了对亲人思念、独立完成学业、生活,自己面对新问题,并且要忍耐和控制表达,提高了青春期适应的难度,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成长,和更多机会塑造自我。

 

二、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  由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自控力不足、经验的缺乏等极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想到做不到,手高眼低等现象经常发生,一方面来自别人的负性评价,另一方面,失败导致自我否定等,都容易对自己缺乏信心。

2、  由于“自我”凸显,此时期要张扬个性,要独立,要成就感,对自我的否定又难以接受,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此时也易与他人(亲人、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人际紧张则情绪紧张,更恶性循环。

3、  由于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遇到一些消化不了的事件也更易造成堵塞,无法、不会表达,甚至是识别不出,形成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

4、  内在混乱,外在情绪不稳,易冲动,缺少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沟通等,都易发生意外事件。

5、  有的家长过于强势、或家长需要孩子代偿等问题,使得孩子被压制、内向,表面乖巧,难以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未来也难以成才、幸福。

 

6、  很多问题表面可能看不出来,但内在冲突。在一些环境和事件上,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社会意识的觉醒使他们注意到自己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要维护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但同时由于心里的闭锁性,也使一些学生出现孤独、苦闷的情绪困惑。有的表现为阳光抑郁,最后走向自杀,更加防不胜防。106日坠楼的北京5分的傅美思进就是一例。

7、  国外对心理不健康成因分析,认为一半是由于天生形成,一半是后天环境影响。而在一半环境中,家庭环境和亲子沟通是问题成因的基础。

 

8、新初一,尤其是住校生,面临的问题更多,适应改变更困难,而又不能及时抒发和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更容易形成发展性适应障碍。一方面容易闭锁、封闭自己;另一方面容易采取极端、冲动的行为释放压力,获得暂时缓解。而不论哪种方式,都将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习以为常之后成为个人特质,即性格,影响人际,影响发展。

 

三、当前国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绝大部分家长重成绩,对心理健康知识空白,据对现在北京初一的家长调查了解,仅有30%的孩子接受了性教育(看书);家长普遍反映孩子逆反,但解决办法主要是压制和无奈;谈“早恋”色变,而有的其实并不是早恋等问题。家长的总体表现是该关注的没有关注到,对本来是标志成长的行为不是欣喜,反而忧心忡忡,还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甚至是阻碍正常的心理发育成长,更造成心理问题的结点。

2、  学生普遍缺乏认识自我、表达情绪、解决问题的沟通能力、或惧怕长辈、权威等,或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使一些负性情绪被积压,日久成疾,形成所谓的内向性格,影响行为模式、影响人际交往。

3、  学校心理课程课时有限,且每次课时短,难以把情绪酝酿出来并处理,且在校内暴露自己内心势必影响校内关系,容易引发更多问题。

 

对于孩子懵懂的青春期,粗暴阻止或放任自流都非良策。

  ■性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徐晶)应当让性教育尽早走进课堂,使孩子公开、坦然地接受健康、科学的性教育,这对他们一生都将会有帮助。因此,从小学就开设性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小学性教育课,一方面可让孩子们接受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也可以引导家长们去坦然面对孩子的各种性问题,从而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

  ■开辟隐秘的教育环境(洋泾高级中学徐琳)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孩子们接触到的性信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因此尊重每个孩子的性秘密和独特的成长经历,是开展性教育的前提。其实孩子很愿意和别人谈论情感困惑,但时常苦于找不到“过来人”分享经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爱,在爱中完善人格。“如果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谈‘情’、谈‘性’,不妨从他们的偶像、连续剧开始聊。”师长千万别说“你应该”、“你不能”,在做孩子的朋友之前,先得学会做他们的听众,这才能一点点打开他们的心门。

  ■提供帮助要有针对性(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钟向阳)不同问题源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无论是情绪变化还是行为异常,都存在着个体认知偏差和能力欠缺。更应及时干预,使求助者尽快摆脱困境。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国内6个省市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调查显示:中国有31%的孩子存在自我成长、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等问题。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常表现出自卑(退缩行为)、自负、过度敏感、偏执、怯懦、依赖、防御心理、反应过度、强烈虚荣心及不尊重他人等问题。2010年来自全国102家专业心理咨询门诊的统计报告也表明:在来访者中,10-17岁青少年患者比例达到49%,其中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占到56.5%。发生在家庭、学校的关系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孩子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调整,不但影响孩子的在校成绩,长期形成的模式还将伴随孩子一生,影响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

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人群在超过3000万,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能力辅导和训练刻不容缓。

                                               能够领导自己的人才能领导别人